5G作為新一代的通信技術,不僅是對4G帶寬性能和容量的突破,還應具有提供差異化、可定製服務的網絡能力。5G網絡雲化的趨勢催生了三大網絡切片場景,大場景高速率的eMBB,高可靠低時延的uRLLC,以及海量機器類通信的mMTC。但要想提供真正的5G切片服務,單靠網絡切片是不夠的,終端切片同樣不可或缺。
紫光展鋭在今年的中國移動全球合作伙伴大會上,依託中國移動部署的5GSA獨立組網,通過中興通訊5G系統設備,在基於紫光展鋭5G芯片的終端上成功展示了業內首個5G終端切片目標方案。11月23日紫光展鋭就5G終端切片召開了線上分享會,紫光展鋭產品規劃副總裁夏曉菲與產品規劃總監汪大海為媒體就這一話題進行了深度交流。
5G切片應用場景

5G帶動了一系列全新的業務,比如雲遊戲和AR/VR等,而切片服務將靈活滿足這些業務的需求。比如雲遊戲業務需要低延遲、高帶寬和低抖動的網絡。垂直行業對5G網絡的需求則更加明顯,必須需要低時延、高可靠的自動駕駛,上傳需求更高的視頻直播等。
切片將提供給運營商更加精細化運營的手段,既能為運營商提供更多的收入來源,也能降低消費者的成本。正是因為5G業務中消費者在為同樣的資源買單,所以套餐資費也很高,但通過5G切片提供差異化的服務後,消費者可以自行定製自己的網絡選擇。
網絡切片與終端切片

憑藉網絡切片技術,運營商可以為不同的業務需求提供“專屬”網絡。如上圖所示,核心網既有普通消費者接入的公共網絡,也有針對不同特定需求的行業網絡。比如對可靠性要求高的工業控制,不僅核心網會分級分層,傳輸網和無線網也會提供相關技術做切片保障。那麼網絡切片是否一定需要5G獨立組網呢?汪大海提到,5G已經商用了一年,之所以切片一直沒法落地的原因之一就是“網絡要雲化部署”,這樣核心網才能支持網絡切片,因此5G獨立組網也是網絡切片的前提。

實現網絡切片後,還要打造切片服務的入口和起點,也就是終端切片。中國運營商已經在5G獨立組網上做了不少的嘗試,如今中國電信已經宣佈與聯通共建共享的5GSA網絡實現規模商用,中國移動也已經宣佈5GSA網絡建成,但終端切片的落地依然存在困難。

要想實現終端切片,就必須把應用系統、操作系統和基帶芯片打通,讓切片在終端上能夠和網絡做切片匹配,這也引出了三大落地難題。第一是應用程序的改造,傳統4G時代應用程序的網絡連接並不會考慮連接方式;第二是終端形態,除了智能手機之外,5G切片還容納了VR頭盔、機械手等不同的終端設備,因此操作系統將存在不小的差異;第三是產業合作,只有互聯網和垂直行業的客户,比如運營商和終端芯片廠家等共同垂直整合,才能實現切片落地。
紫光展鋭為了解決這三大難題,做出了三個解決方案。第一,選擇調制解調器(modem)中心化這一方案,通過modem來做切片選擇,這樣無論是智能手機還是工業PLC,都能做到更好的切片匹配;第二,紫光展鋭針對智能手機的操作系統做了擴展,通過AppID、FQDN、IP三元組和DNN等業務標識,靈活選擇網絡切片;第三,紫光展鋭聯合運營商一同開發了“切片管理器”,定義應用程序和操作系統之間關於網絡切片的接口,這樣市面上已有的應用程序不用做任何修改就可以直接使用網絡切片技術。
終端切片選擇方案

紫光展鋭產品規劃副總裁夏曉菲提到,目前終端切片方案有兩種,一種是操作系統中心化,第二種是調制解調器(modem)中心化,之所以選擇後者是因為紫光展鋭認為這樣對整個系統快速部署5G切片應用代價最小,避免了對操作系統和應用做大量改動,可以快速實現切片技術落地。
終端切片的優勢

在紫光展鋭展示的終端切片Demo中,通過兩個App呈現出了不同的網絡效果,正是藉助不同AppID進行業務區分。不僅如此,同一App不同的網絡業務需求,比如網頁瀏覽、遊戲需求和視頻觀看等,也是可以進行切片區分的,這與傳統的Qos保障相比更加強大也更加精細化。
至於5G終端切片對功耗的考量,汪大海解釋道,5G相比4G功耗增大的原因不僅是速度的提升,同樣還有業務發起所需應用的增加,而通過切片分解需求服務後,精細化的運營反而可以降低平均功耗。
5G帶來的ToB和ToC應用依然在持續湧現,終端切片必將成為運營商、垂直行業與消費者抓住下一個“KillerApp”的關鍵。
本文由郵寄香港網原創,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如需轉載,請添加微信號elecfans999。
紫光展鋭在今年的中國移動全球合作伙伴大會上,依託中國移動部署的5GSA獨立組網,通過中興通訊5G系統設備,在基於紫光展鋭5G芯片的終端上成功展示了業內首個5G終端切片目標方案。11月23日紫光展鋭就5G終端切片召開了線上分享會,紫光展鋭產品規劃副總裁夏曉菲與產品規劃總監汪大海為媒體就這一話題進行了深度交流。
5G切片應用場景

5G帶動了一系列全新的業務,比如雲遊戲和AR/VR等,而切片服務將靈活滿足這些業務的需求。比如雲遊戲業務需要低延遲、高帶寬和低抖動的網絡。垂直行業對5G網絡的需求則更加明顯,必須需要低時延、高可靠的自動駕駛,上傳需求更高的視頻直播等。
切片將提供給運營商更加精細化運營的手段,既能為運營商提供更多的收入來源,也能降低消費者的成本。正是因為5G業務中消費者在為同樣的資源買單,所以套餐資費也很高,但通過5G切片提供差異化的服務後,消費者可以自行定製自己的網絡選擇。
網絡切片與終端切片

憑藉網絡切片技術,運營商可以為不同的業務需求提供“專屬”網絡。如上圖所示,核心網既有普通消費者接入的公共網絡,也有針對不同特定需求的行業網絡。比如對可靠性要求高的工業控制,不僅核心網會分級分層,傳輸網和無線網也會提供相關技術做切片保障。那麼網絡切片是否一定需要5G獨立組網呢?汪大海提到,5G已經商用了一年,之所以切片一直沒法落地的原因之一就是“網絡要雲化部署”,這樣核心網才能支持網絡切片,因此5G獨立組網也是網絡切片的前提。

實現網絡切片後,還要打造切片服務的入口和起點,也就是終端切片。中國運營商已經在5G獨立組網上做了不少的嘗試,如今中國電信已經宣佈與聯通共建共享的5GSA網絡實現規模商用,中國移動也已經宣佈5GSA網絡建成,但終端切片的落地依然存在困難。

要想實現終端切片,就必須把應用系統、操作系統和基帶芯片打通,讓切片在終端上能夠和網絡做切片匹配,這也引出了三大落地難題。第一是應用程序的改造,傳統4G時代應用程序的網絡連接並不會考慮連接方式;第二是終端形態,除了智能手機之外,5G切片還容納了VR頭盔、機械手等不同的終端設備,因此操作系統將存在不小的差異;第三是產業合作,只有互聯網和垂直行業的客户,比如運營商和終端芯片廠家等共同垂直整合,才能實現切片落地。
紫光展鋭為了解決這三大難題,做出了三個解決方案。第一,選擇調制解調器(modem)中心化這一方案,通過modem來做切片選擇,這樣無論是智能手機還是工業PLC,都能做到更好的切片匹配;第二,紫光展鋭針對智能手機的操作系統做了擴展,通過AppID、FQDN、IP三元組和DNN等業務標識,靈活選擇網絡切片;第三,紫光展鋭聯合運營商一同開發了“切片管理器”,定義應用程序和操作系統之間關於網絡切片的接口,這樣市面上已有的應用程序不用做任何修改就可以直接使用網絡切片技術。
終端切片選擇方案

紫光展鋭產品規劃副總裁夏曉菲提到,目前終端切片方案有兩種,一種是操作系統中心化,第二種是調制解調器(modem)中心化,之所以選擇後者是因為紫光展鋭認為這樣對整個系統快速部署5G切片應用代價最小,避免了對操作系統和應用做大量改動,可以快速實現切片技術落地。
終端切片的優勢

在紫光展鋭展示的終端切片Demo中,通過兩個App呈現出了不同的網絡效果,正是藉助不同AppID進行業務區分。不僅如此,同一App不同的網絡業務需求,比如網頁瀏覽、遊戲需求和視頻觀看等,也是可以進行切片區分的,這與傳統的Qos保障相比更加強大也更加精細化。
至於5G終端切片對功耗的考量,汪大海解釋道,5G相比4G功耗增大的原因不僅是速度的提升,同樣還有業務發起所需應用的增加,而通過切片分解需求服務後,精細化的運營反而可以降低平均功耗。
5G帶來的ToB和ToC應用依然在持續湧現,終端切片必將成為運營商、垂直行業與消費者抓住下一個“KillerApp”的關鍵。
本文由郵寄香港網原創,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如需轉載,請添加微信號elecfans999。
評論